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丨“云養經濟”迷霧中的非法集資陷阱
近年來,以“云養殖”“代養殖”“云種植”等為代表的“云養經濟”新業態快速興起,依托互聯網技術拓展多元化消費場景,為農業轉型升級和城鄉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。然而,一些不法分子以“云養經濟”為幌子,編造虛假養殖種植項目,以“穩賺不賠”“高額回報”等話術吸引公眾投入資金,從事非法集資活動,致使群眾財產遭受嚴重損失,社會影響惡劣。
案例警示:
2024年5月,上海投資者吳某報案稱,其參與某“云養牛”平臺投資受騙。該平臺謊稱擁有海外合作牧場,以“線上認養牛、年化收益6%-13%”為噱頭,通過寄送虛假宣傳刊物、發布偽造牧場視頻等手段騙取信任。吳某初期投入5000元獲小額返利后,逐步追加至300萬元認購600頭牛。2024年5月,平臺突然將吳某賬戶內600頭牛強制折抵為6萬斤牛肉額度,且拒絕提現。
經警方調查,張某犯罪團伙通過搭建虛假“云養牛”網絡平臺,以高息為誘餌非法吸收資金5億余元。2024年9月,警方跨省收網抓獲全部嫌疑人。
案例共性:
此類非法集資案件通常具有以下共性特征:一是虛構項目真實性。以“新概念”“新技術”為噱頭,偽造養殖、種植場景圖片或視頻,夸大產業規模及產量;編造虛假合作協議、資質證明等材料,營造項目合法合規假象,誤導投資者。
二是承諾脫離實際的高額回報。宣稱“短期高收益”遠高于農業種養行業正常回報周期及利潤水平;以“保本保息”“零風險”等話術掩蓋實際經營風險,違背農業生產客觀規律。
三是傳銷式層級擴散資金池。設置“推薦獎勵”“團隊提成”機制,誘導投資者發展下線形成多級分銷網絡;資金用于支付早期返利而非實體經營,形成“借新還舊”的龐氏騙局。
風險提示:
為有效防范“云養經濟”非法集資風險,切實保護個人財產安全,現提示如下防范要點:
1.增強風險意識,警惕高利誘惑。對宣稱“高收益、零風險”的項目保持警惕,不輕信“穩賺不賠”“短期暴利”等虛假承諾;拒絕參與以“助農”“創新”為名,實際脫離實體經營、無真實產銷鏈的投資項目。
2.核實平臺資質,筑牢安全防線。投資前核查平臺經營資質、監管備案信息及合作機構真實性;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官方渠道驗證企業合法性,避免“三無”平臺陷阱。
3.理性評估風險,抵制非理性投資。認清農業種養行業周期長、風險高的客觀規律,拒絕違背常理的“快速回本”宣傳;根據自身財務狀況及風險承受能力審慎投資,避免借貸、抵押房產等非理性行為。
4.拒絕傳銷模式,切斷擴散鏈條。警惕要求“發展下線獲提成”“團隊分級獎勵”的平臺,此類模式涉嫌傳銷違法;發現“拉人頭”返利行為立即終止參與,并向公安機關舉報。
農業是需深耕厚植、遵循自然規律的實體經濟,與鼓吹“短期暴利”的投機邏輯天然相悖。任何缺乏實體根基、背離產業周期的“云端承諾”,終將因無法兌現而崩塌。請廣大投資者穿透概念包裝,回歸商業本質,以理性辨識真偽,用法律筑牢防線。唯有腳踏實地守護“錢袋子”,方能避免墜入非法集資的“浮云陷阱”。
【特別聲明: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,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,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,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,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,我們將迅速處理,謝謝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