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銷企業及其關聯主體涉嫌傳銷由市場監管總局管轄
2025年4月,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《關于規范傳銷案件涉企執法工作的指導意見》,針對直銷企業涉嫌傳銷案件的管轄權爭議與資金凍結濫用問題,確立了"統一指定管轄"和"資金凍結三重約束"兩大核心機制。這一改革舉措被業界稱為"打傳規直領域的供給側改革",標志著我國對直銷行業的監管從"碎片化治理"向"系統化監管"的重大轉型。
一、管轄權改革:破解"同案不同罰"的制度困局
(一)傳統管轄模式的三大痛點
1、 地方保護主義干擾:在過往執法實踐中,部分地方政府為保護本地經濟,對注冊地在本地的直銷企業涉嫌傳銷行為采取"大事化小"策略。例如某直銷企業在A省被查處時,當地市場監管部門以"證據不足"為由拖延立案,而在B省卻因異地執法遭遇阻力。
2、執法標準不統一:不同地區對"團隊計酬"的認定存在顯著差異。某企業因層級獎勵機制在C省被認定為合法直銷,卻在D省被定性為傳銷,這種"政策洼地"現象嚴重損害了法律權威。
3、跨省案件協調低效:直銷企業通常采用"總部-省級分公司-市級辦事處"的多層級架構,一旦涉案,多地市場監管部門往往陷入"誰牽頭、誰配合"的僵局。2024年某化妝品直銷企業傳銷案中,涉及全國23個省份的執法協作耗時長達14個月,導致關鍵證據滅失。
(二)統一指定管轄的制度突破
1、管轄權上收機制:總局明確,直銷企業及其關聯主體涉嫌傳銷的案件,由總局直接指定省級市場監管部門管轄。這一機制使某直銷企業在2024年5月的涉嫌傳銷案中,避免了注冊地與主要經營地市場監管部門的管轄權爭議,案件查辦周期縮短40%。
2、跨省案件協調平臺:總局建立"全國直銷案件協調中心",通過大數據分析系統實時監控跨省直銷活動。2023年6月,該平臺發現某保健品直銷企業在17個省份存在"消費返利"模式,立即啟動指定管轄程序,實現了全國范圍內的同步查處。
3、自由裁量權規范:總局發布《直銷企業傳銷案件處罰裁量基準》,對"層級數量""涉案金額""社會影響"等核心指標設定量化標準。某直銷企業因發展4級經銷商被處罰200萬元,較改革前同類型案件處罰金額偏差率從35%降至8%。
二、資金凍結新規:平衡監管力度與企業權益
(一)三重約束機制的制度設計
1、證據門檻提升:新規要求凍結資金必須同時滿足"存在轉移隱匿風險""涉案金額明確""與違法行為直接關聯"三個條件。2025年7月,某直銷企業因資金流水異常被申請凍結,但因未能提供完整的資金轉移證據鏈,申請被總局駁回。
2、報備審查強化:凍結直銷企業資金需提前7個工作日逐級上報至總局。某直銷企業在2025年8月的案件中,地方市場監管部門擬凍結其1.2億元資金,但經總局審查發現凍結范圍超出涉案金額3倍,最終調整為4000萬元。
3、糾錯機制落地:建立"凍結異議快速處理通道",企業可在凍結后3個工作日內提出申訴。2025年9月,某直銷企業對地方市場監管部門的凍結決定提出異議,總局在48小時內完成復核并解除凍結。
(二)對企業的影響與應對
1、合規成本增加:企業需建立資金流動監測系統,實時記錄每筆交易的資金流向。某直銷企業為此投入500萬元升級財務系統,實現了資金數據的可追溯。
2、 應急機制建立:企業需制定《資金凍結應急預案》,明確凍結發生后的溝通策略和證據保全措施。某直銷企業通過預存關鍵交易數據至云端,在凍結發生后48小時內完成證據提交。
3、行業分化加劇:合規能力強的企業獲得更多市場機會,而依賴"灰色操作"的企業加速退出。
同時公安部近日也對跨省涉企犯罪案件管轄工作進行優化,主要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1、明確管轄權限,防止“多頭執法”
針對跨省涉企犯罪案件,新規明確以“主要犯罪地”為管轄原則,避免多地公安機關重復立案、爭搶案源。
主要犯罪地管轄原則,即企業犯罪活動的組織、策劃地或主要實施地公安機關負責偵辦,并需層報省級公安機關備案。直銷企業若涉及跨省犯罪,主要由組織、策劃或主要犯罪實施地的公安機關管轄,并向省級公安機關備案。這有助于集中資源高效辦案,避免多地推諉。
企業所在地管轄原則:若犯罪地分散或主要犯罪地不明確(如網絡犯罪),則由直銷企業注冊地公安機關管轄,強化屬地責任,防止企業利用跨省經營逃避監管。
分支機構管轄原則:若外省直銷企業在本地設立分支機構的,分支機構所在地公安機關可直接管轄其犯罪行為,便于就近調查取證
2、重大案件提級偵查,強化執法力度
若直銷企業為上市公司、中型以上企業,或涉案金額超5000萬元,或案件存在重大執法風險,將由設區的市級公安機關立案偵查。此舉提升了對大型直銷企業違法行為的查處層級,增強執法權威性。
3、規范辦案程序,強化執法監督
公安機關將從申訴、投訴、督察三個維度構建監督閉環:
管轄權異議快速響應:公安機關需嚴格落實接報案審查程序,縣級公安機關需對線索快速核查并提出意見,避免拖延或濫權。
三、挑戰與應對:在改革中尋求平衡
地方執行力度差異:部分基層市場監管部門對新規理解不到位,某省在2025年第四季度仍出現2起違規凍結案例。企業合規成本壓力:中小型企業合規投入占比達營收的8%-12%,遠超國際平均水平。新型傳銷手段層出不窮:"元宇宙直銷""AI代理"等新型模式給監管帶來新挑戰。
四、構建"監管-企業-社會"協同治理新生態
這場管轄權與資金凍結的改革,不僅是監管技術的升級,更是治理理念的重塑。當監管部門從"滅火隊"轉變為"生態工程師",當企業從"被動合規"轉向"主動治理",當社會監督從"旁觀者"變為"共建者",我國直銷行業將迎來法治化、規范化發展的新階段。在這個過程中,既需要監管部門的智慧與擔當,也需要企業的自律與創新,更需要社會各界的理解與支持。唯有如此,才能實現"規范市場秩序"與"激發市場活力"的雙重目標,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。
【特別聲明: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,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,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,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,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,我們將迅速處理,謝謝!】